betway必威体育

图片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时政要闻
海纳百川,汇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
海门精绘“强富美高”十年壮美画卷
来源: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:2024-12-18 字体:[ ]

在新近发布的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,海门名列第17位、省内第5,同时入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25位、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16位。作为江苏东南部“璀璨明珠”,海门正凝心聚力书写“强富美高”现代化建设时代答卷,让美好蓝图逐步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。

工业立区,澎湃经济发展动能

南通胜嵘数字化智能工厂机声隆隆,万胜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厂房已封顶,纳琳科智能高功能纳米新材料制造项目成功投产……在海门,各产业链上有带动效应的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。

好项目是经济发展的“源头活水”。近年来,海门打好产业链招商、以商引商、委托招商、驻外招商“组合拳”,全力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、发展潜力大、支撑带动强、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、好项目集聚,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与此同时,海门主动当好企业“金牌店小二”,深入了解产业链、供应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、资本链痛点堵点,用足用好“两重”“两新”政策,引导和服务企业加大技改投入、增资扩产,深入推进“政产学研金”高效对接,为企业构建人才、技术、资本、服务高效配置的产业发展生态,用优质服务增强企业与海门的“黏合度”。

近年来,招商局集团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、上海电气集团、中天钢铁等央企国企、跨国公司、头部民企,把海门作为企业布局长三角的首选区域,将优质产业项目落子海门。海门省市级重大项目入选数持续领跑南通。

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,工业稳则经济稳。近年来,海门笃行工业立区、制造业强区之路,以争创“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”为抓手,全面落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,工业经济发展红红火火。

中天钢铁南通公司是海门单体规模最大的企业,自投产以来,公司以树立传统产业升级新标杆为目标,一手抓生产销售,一手抓转型升级,从战略部署、低碳技术研发、管理体系等多方面强化保障支撑,全力推动中天绿色低碳产品快速发展,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。今年前9个月,公司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18%。

艾郎风电是海门新能源产业的一块“金字招牌”,主要从事风电叶片的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和服务,国际市场占有率近20%。目前,其一、二期项目相继投产,年产风力发电叶片980套。当前企业在生产的叶片最长123米,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。依托海门港的港口优势,艾郎风电外贸订单大大增加,今年1至9月开票销售同比增长42.7%。

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。目前,海门共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车间1家、省级智能制造车间19家。作为省制造业“智改数转”成效明显地区,海门不断深化智能制造新实践,持续推进“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”三年行动计划,从政策激励、服务指导等多维度激发企业推进“智改数转”内在动力,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现场诊断,拿出诊断报告,为有效推进“智改数转”创造条件、夯实基础。同时,海门因企施策,将智能技术应用、智能车间建设、智能工厂发展分级分层推进,构建智能制造企业梯次发展格局,今年新增5家省级智能制造工厂,新增数列南通第一。

富民增收,托举百姓幸福生活

初冬时节,常乐镇培才村“海门小窝头”家庭农场的工人忙着将采收下的甘蔗整理、包装。仓库的另一头,“农二代”朱家明架着手机,在直播镜头前卖力吆喝。

随着直播间订单数据的不断上涨,一箱箱甘蔗被发往全国各地。“通过组合发力,现在我们一亩甘蔗至少能挣两万多元。”朱家明介绍,农场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甘蔗种植规模达到400亩,上百户农民通过种植或给农场打工增加收入,培才村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甘蔗村”。

新思路、新模式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。近年来,海门通过政策扶持、基础设施配套等方式,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先行先试,融合发展精深加工、电商直播、文创旅游等新型业态,多业态多渠道提升百姓收入水平。

鼓起口袋,更要托举幸福。海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问题入手,按照“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”的原则,把民生实事做实、将民生短板补齐。海门打造“医企有约 健康海门”卫健服务品牌,在企业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,构建“居民健康有人管、家庭医生管全面”的基层服务新格局。海门还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、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、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,摸索养老助餐模式,通过“养老综合体+幸福食堂”“养老服务机构+幸福食堂”等模式,调动市场力量参与老年人助餐服务,让老人“食有所依”。打造“海门爱帮忙”便民服务平台,海门创新推出“热线+网格+国企”的运作模式,将群众反映的设备维修、家政服务、生活照料等7大类50项诉求统一承接办理,筛选30多家服务商加盟服务,推出微信小程序供市民下单。公共服务的不断优化,减少城乡居民在民生领域的刚性支出,增加“隐形财富”。

推动文化惠民。海门大剧院年均演出120场,群众在“家门口”就可以欣赏高品质的交响乐、歌舞剧、演唱会;海门体育中心积极承办全国青少年击剑赛、中乙足球赛等重磅赛事;王者荣耀职业联赛俱乐部落户海门、“盛放·海门长江口音乐节”热力开唱、首届海门马拉松圆满收官……身边的文化选择变多了,精彩纷呈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人们有了更强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海门人民“稳稳的幸福”数据可见:海门财政民生年均支出占比超82%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%以内,各项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超过98%,村均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超百万元。今年前三季度,海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26元,同比增长5.3%,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12元,同比增长4.5%;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67元,同比增长6.3%。

交通畅联,助力区域融合发展

入冬后,长江畔寒气袭人,海太长江隧道建设现场却热火朝天。“江海号”盾构机正加速组装,为盾构隧道的顺利施工和如期完成提供有力保障。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的海太长江隧道是南通“八龙过江”格局中的第五条通道。“万里长江第一隧”建成后,从海门出发,可10分钟穿越长江、直抵苏南。未来的海门,将拥有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,成为承上海苏南、启苏中苏北的要津。

跨江融合、交通先行。海门抢抓机遇、顺势而为,提出打造“全域构环路、高架连高速、畅达通沪苏”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目标,加快构建以1个空铁枢纽为龙头、2条城际铁路为核心、3条过江通道为支撑、“两横两纵”高速为依托的立体式交通枢纽格局,重点实施“外畅、内联”工程。

大交通建设畅通的不仅是道路,更是打通区域经济交融的动脉。近年来,海门充分发挥“好通”磁场效应,深度对接上海、苏南,加快构筑“共同生长”的发展格局、“一体两地”的协作平台、“同质同效”的政策环境,吸引一大批优质大项目相继落户。

上海电气集团相中海门与上海地缘相近、人文相亲的优势,看好海门发展势头良好、潜力巨大的前景,将光伏产业项目投资落户。未来,多条交通要道通车后,企业到上海的跨江距离可减少四五十公里,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也将大大降低。

不仅仅是上海电气,近年来,新江科技、皓晶玻璃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跨江北上;上海浦东软件园(海门)创新基地、上海海洋大学(南通)高等研究院、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、产学研合作项目也纷至沓来。

海门把产业联动作为跨江融合的重中之重,聚力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,组建苏南、上海招商局,定期举行专题招商推介活动,探索共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信息化共享平台,精准嵌入产业链条,主动承接上海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、苏州产业转移扩张。

学习借鉴上海、苏州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先进经验,海门深入开展“营商环境提升年”活动,聚焦经营主体需求,出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70条”,创新搭建企业家沙龙、问题诉求反馈等交流平台,实施三级干部挂钩服务企业、项目制度,与上海市普陀区、杨浦区、青浦区及无锡市锡山区等地区开展政务服务跨区域合作,持续推进落实2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“省内通办”,16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“跨省通办”,跨区域网上通办率达100%。

近年来,落地海门的重大项目80%以上来自上海和苏南,海门正成为上海、苏南企业战略性布局和升级型搬迁等优质资本落子的第一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