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,我区召开海洋强区建设暨“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”推进大会,动员全区上下围绕经济建设主战场,牢固树立“向海图强”“项目为王”的鲜明导向,以重大项目检验各级各层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,助力海门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“当样板做示范”。临江新区、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、海门港新区、三厂工业园区、三星镇围绕推进海洋强区建设、推动项目招引攻坚突破、谋划全年工作等作交流发言。
扛起责任使命
展现担当作为
向海图强开发区有什么?登高望远开发区学什么?敢为人先开发区怎么干?为了答好这三道时代命题,开发区表示,将紧紧围绕区委“2+12+4”工作部署,持续锚定“对标大开发、挺进五十强、提升贡献度”发展目标,在“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导区”建设中“打头阵、当先锋”,向着“千亿级园区”满帆启航、奋楫前行。
对于如何具体推进新一年工作,开发区将探索推行“管委会+公司”模式,采取资本要素招商、购买服务招商等市场化招商,拓宽以商引商、基金招商、会展招商等渠道资源,出台系统化项目评估和支持政策,用更加开放的姿态、市场化的思维、创新的方式突破招商引资体制机制,全力构建“小而精”的管理机构和“大而专”的运营公司,确保在重大制造业、外资、科创、现代服务业项目等领域涌现betway必威体育开发区的“样板示范”,全年确保签约并注册超5亿元项目25个,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5个、50亿元以上项目2个。同时,强化项目建设全周期、穿透式管理,动态更新“储备库、建设库、转化达产库”,用好“两重”“两新”等一揽子政策,专班突破能耗、用地等瓶颈,加速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,确保全年新开工重特大项目15个以上,其中超50亿元项目2个;完成7个项目竣工、7个项目达产。
按照“以总装引配套、以配套强总装”的思路,加快建设临港项目,做强高附加值产业和环节配套产业,支持本地企业参与配套,推动关键设备、核心部件、基础材料企业集聚集成,大力发展研发设计、检验认证、融资租赁等涉海生产性服务业, 全力打造世界级“海工装备和高端船舶研发制造基地”。聚焦“沿江创造”,充分放大省船舶海工创新中心、罗普特海洋人工智能研究院、邮轮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示范效应,大力推动豪华邮轮装备产业园等海洋产业“区中园”建设,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,打造从技术攻关、成果转化到产业孵化全链条产业创新体系。探索“互联网+海洋产业”模式,鼓励招商智科、思诺船舶等企业开发信息化解决方案,推动海洋企业“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”。
放大沿江沿海优势
提升发展能级
临江新区是江畔小镇,集聚了一批生物医药企业,正在逐步打造独具魅力的科技人文小城。2024年,临江新区举办各类招商活动15场,累计接洽项目300余批次,签约项目43个,其中超10亿元项目4个,超5亿元项目2个,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2个。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3个、竣工4个。慧聚高端制剂、华特半导体入选省市重大项目。
新的一年,临江新区表示,将聚力招商引资、聚焦项目建设、聚能向海图强,努力以重大项目攻坚突破的实际成效为海洋强区建设作出临江贡献。围绕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,制定“一业一策”专项方案,整合招商队伍资源,综合运用委托招商、以商引商、平台招商等机制,聚焦海洋合成生物、海洋多糖类药物和海洋现代中药等领域,加大项目招引力度,持续优化重大项目协同作战和要素保障服务机制,加大海洋产业项目服务供给力度。全力争创省级高新区,主动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,推动海洋生物海洋创新药开发及海洋活性物质验证平台建设,稳步推进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中心、孵化中心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,逐步形成覆盖研发、中试与生产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。
海门港新区因海而生、向海而兴,多年来,始终坚定不移实施“以港促产、以产兴城、港城共荣”发展战略,初步实现由传统工业园区到临港产业新城的历史性转变。
“海门港新区将进一步强化‘打头阵、当先锋’的责任意识和全局视野,在海洋强区建设中主动担当、拓局赋新,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区大局添彩。”海门港新区的发言掷地有声。
新的一年,海门港新区将大力培育海洋装备、新能源装备制造两大百亿级产业,在产业链条构建、品牌创建、辐射带动等方面持续发力,打造一个以钢材为核心,以海洋装备制造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主体,以机械加工和中天副产品循环利用为延伸的现代化临港产业集群。大力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,持续擦亮海洋文化旅游品牌,不断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。同时,紧扣链主企业、商会成员、科创平台实际需求,深化与北科大、同济、东华、交大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,抓实抓牢人才“引育留用”,持续激发海洋经济活力。加快二港池5万吨级通用码头、新奥蒸汽管道、海川水务三期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,推动中天海港码头联检配套设施建设和一类开放,全力保障东灶新河航道整治、通吕运河航道整治、平海线供水主管网等关键节点工程,着力提升发展的承载力、吸引力和辐射力。
立足资源禀赋
做强产业特色
2024年,三厂工业园区锚定成为城市耀眼“东大门”的目标,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斩获亮眼成绩,全年签约项目7个,开工重大工业项目、专精特新项目各两个,3个季度获得项目建设考核红旗。
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,三厂工业园区深度聚焦项目支撑、向海图强奋进方向,以“归零”心态抢项目、“冲刺”状态拼产出,迅速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细化目标任务,按照强链补链延链思路,引导领军企业通过引进关键环节或关联项目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。以打造“专精特新集聚区”为目标,招引一批科创型、人才型、单打冠军型项目,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蓄势赋能。聚力“海洋经济装备配套材料产业基地”创建,确保全年新开工海洋项目2个,推动沧海生物、鹰普深海零部件海洋项目高标准达产。排出所有在建项目竣工达产进度表,督促在建项目加快设备投入。“一企一策”制定关停化工企业盘活方案,打造资源盘活转型样板区。聚焦科技赋能、创新驱动,再培育国家级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,确保全年认定科创项目20个,实施人才项目3个以上。
三星镇是我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,锚定高质量建设“产城融合国际家纺商贸新城”总目标,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稳发展,2024年完成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157.2亿元,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企业开票销售9.2亿元。
“新的一年,三星镇将着力提高对全区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。”三星镇的发言响亮。接下来,三星镇将发挥综合优势,放大空港、高铁、城际高速综合枢纽体系集成优势,把握三星南通几何中心区位优势,全面梳理教育、医疗、商贸叠加效应,坚定与南通大开发区、南通高新区等大平台招商比拼的信心和决心,全年确保招引超5亿元项目不少于6个。加快打造“一园一区一中心”(新质生产力产业园、新质生产力启动区、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心),做大发展增量。聚焦项目推进,全年确保新开工5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不少于5个、服务业重大项目不少于6个、科创项目不少于17个,全力协助叠石桥家纺产业集团推动市场四期建设,酒店、会展、设计、数创等4个载体尽快完成招商落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