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9日,今年74岁的常乐镇退役老兵黄永丰来到海门区第二人民医院,参加一年一度的优抚对象免费体检。他表示,虽然人已退役,但党和政府浓浓的温情始终不变。
常乐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自2020年4月成立以来,按照“四统一、四规范”要求,积极构建“121”退役军人服务体系,即建强一个服务保障阵地,建立常态化联系、个性化服务两项机制,完善困难帮扶、矛盾调解、就业创业、志愿服务等一套清单,创新探索“橙、绿、蓝、红”“四色”工作法,用心用情为全镇2735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待服务,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提质增效。
“暖心橙”,开展“四访四送”
“陈爷爷,最近身体怎么样?我们又来看您啦。”家住常中村的陈洪惠是一名老复员军人,因行动不便卧床多年。针对他这样的高龄老兵,常乐镇每月都会安排医护人员上门开展医疗巡诊服务,送上贴心的健康服务与暖心的关怀慰问。
常乐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为全镇2735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制作了档案资料。今年以来,结合“四访四送”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要求,在走访摸排“服役有功勋、生活有困难、身体有疾病、思想有情绪”四类对象之外,该站还将有就业需求、高龄失独退役军人以及现役军人家庭纳入走访范畴,为这七类98名服务对象建立“一人一册、一家一档”。
“访”是前提,“送”是关键。在全面掌握退役军人诉求的基础上,推出健康护航、政策传递、真情帮扶、红色课堂暖心服务“四件套”,积极解决退役军人的急难愁盼。“每半年邀请区人民医院和镇卫生院的医生,深入镇村开展义诊活动;每年安排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兵参加免费体检,针对部分年老体弱、行动不便的退役军人,安排工作人员全程陪同、重点照顾,给他们满满的‘医’靠。”该站负责人表示。
常乐镇“拥军服务岗”陆续与全镇25个村居形成拥军服务网,每个“拥军服务岗”还为生活困难的老兵定制了“一对一”帮扶措施,通过每周一次电话连线、每月一次入户走访,打通服务困难退役军人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近年来,常乐镇走访慰问退役军人1.3万余人次,发放慰问物资累计67万元。
“和谐绿”,化解“矛盾症结”
每月的1日是“领导接待日”,同为退役老兵的镇党委书记顾闯在信访接待室接待来访退役军人,与他们亲切交流,心贴心帮助他们答疑解惑。
在矛盾化解工作中,还有一群热心的“老班长”,官公河村的退役老兵张琰就是其中一个。以他为首成立的“老兵张琰工作室”也成了来访群众的情绪疏导站、维权保障站、政策宣讲站。近几年,工作室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0余起,为村民办实事、解难事20余件。
退役军人服务站还与镇域指挥中心、公安、司法等部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,推行“网格化+退役军人”全域排查模式,优选出33名经验丰富、责任心强的退役军人,以网格员的身份进网入格。退役军人网格员每日报送信息,并第一时间汇总到“老兵张琰工作室”进行前端化解。目前,全镇矛盾纠纷总数同比下降40%,化解率达到了100%。
“创业蓝”,夯实发展根基
今年3月,常乐镇镇村干部自主招录中,6名退役军人享受免试录用的优待,顺利融入工作岗位。
为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,服务站推出“就业创业优待八条”,内容涵盖就业培训、创业优惠、就业推介、奖励激励等。
此外,服务站定期举办退役军人春夏秋冬四季专场招聘会。今年以来,已经成功为退役军人及家属提供了30余个就业岗位,现场登记就业意向者达58人。针对辖区内40~55周岁退役军人群体,服务站打造“老兵职通站”就业服务品牌,搭建“线上”“线下”就业平台,助力他们实现就近高质量就业。
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目前,全镇已有20余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镇机关部门、村“两委”班子工作,其中7名“兵支书”更是成长为乡村振兴带动就业创业的“领头雁”。
“志愿红”,践行志愿精神
自2020年组建退役军人“红色先锋”志愿服务队以来,常乐镇在原有的区镇村“三团四队五组”的志愿服务架构基础上,培育了红河拥军锣鼓队、红河戎耀宣讲队、红河帮扶志愿队、红河应急救援队这4支独具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队。
今年以来,红河戎耀宣讲队围绕不同主题,在村居、学校、企业、景区开展宣讲超30场次,受教育群众近千人次。宣讲队还依托素质拓展训练营,利用寒暑假对青少年开展革命主题教育,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。红河帮扶志愿队携手爱心机构、敬老院、学校、保洁公司等组织开展“老兵微心愿”“敬老爱老送温暖”等活动。
红河应急救援队现有正式队员36人。他们坚持定期开展救援培训、严格训练考核、强化安全教育,时刻准备着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。今年7月,河南遭遇特大暴雨侵袭,救援队紧急驰援,解救当地受困群众30余名。